新时代、新阶段民办高校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路径探索 ------ 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为例 严建会
来源: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3-24


“西迁精神”孕育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交通大学,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的底色是为国家和民族担当、“西迁精神”的灵魂是忠诚党和人民、“西迁精神”的本质是爱国奉献。它以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构成西迁知识分子的深层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西迁精神”以其顾全大局、把握大势、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讲求奉献、艰苦创业、务实进取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胸怀天下、忠心报国的优良品质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爱党、爱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西迁精神是我国高等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我国知识分子爱国报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更是激发我国高等教育内在活力的精神源泉。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民办高校在新时代、新阶段沿着健康、优质、高效的轨道不断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民办高校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路径探索方面为破解这一难题抛砖引玉、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

一、 西迁精神的内涵

“西迁精神”是指从1955-1959年交通大学从繁华的都市上海西迁至偏远的西北城市西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从1955年至1959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同时也为支持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的历史事件。“西迁精神”的内涵是在2005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确定,即“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一)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对于交通大学的师生来说,从大都市上海到西北城市西安的搬迁不仅仅是一种空间上的转移,而是在综合考量党和国家的迫切需要;支援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部署等诸多因素后所作出职业规划的重新选择。“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体现了忠诚于党的政治意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体现了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这实质就是一种大局意识,一种担当精神。

(二)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有学者认为“交大西迁”最珍贵的是迁来一批有思想有大爱之人。这种大爱表现在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选择与取舍;表现在对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考虑与权衡。而当年交大教职工对本职教学岗位所表现出的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课比天大的教学理念,也是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忱以及对高等教育事业平衡发展的期待。

(三)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西迁人”基于对祖国赤诚的爱、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学生无私的关怀,扎根西安,立志为建设祖国大西北做贡献。交通大学西迁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最伟大的“迁徙”,改变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教育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2014年,西安交大正式开启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这是西安交大又一次重大的迁移,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不断开拓创新,为建成我国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发转换平台与世界级科技中心的大学,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

(四)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交通大学的“西迁人”的拼搏精神表现为面对艰苦物质条件,选择扎根西北的义无反顾;在教学科研中面对薄弱专业领域的众志成诚与迎难而上;在迁校、建校过程中的排除万难与斗志昂扬。这些“西迁人”既包括专家学者,也包括工人与后勤人员,他们积极地投身祖国西部建设,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

二、新时代新阶段民办高校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有助于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做忠诚于党、至诚报国的奋斗者。忠诚于党、志诚报国是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理想信念。“西迁精神”蕴含着爱党爱国的浓厚情怀,是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资源,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西迁精神”引领下,广大教师沿着西迁老教授的奋斗足迹扎根自己的工作岗位,尽毕生之力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新时代民办高校的教师应从“西迁精神”胸怀大局的内涵中,从交大西迁62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切实感受“西迁人”所具备的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在新征程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有助于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做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奉献者。立德树人是教师队伍的初心,为国育才是教师队伍的使命。“西迁精神”中蕴含着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为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无私奉献”的“西迁精神”感召下,广大教师队伍立足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培养善良智慧的现代君子、培养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大学之道,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育英才。民办高校广大教师应做新时代的“西迁人”,始终要把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学生阳光乐观、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三)有助于新时代民办高校教师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者。教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梦之队”,这是“西迁精神”中蕴含的强烈使命担当。“西迁人”之所以扎根西部,甘守三尺讲台,愿做筑梦者,是因为他们坚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好偏远、落后的西部是关键,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必由之路,西部发展了全国才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民办高校的教师,不管身处何处,都一定要接好“西迁精神”的接力棒,不畏艰难险阻,无怨无悔,砥砺奋进,要以一股“不信东风唤不回”的精气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新时代、新阶段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弘扬西迁精神的路径探索

(一)把弘扬“西迁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西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是两个时代不同的产物,但是内在是相通的,是紧密一致的,“西迁精神”反映了交大人响应国家决策的爱国情怀以及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相契合。所以,“西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弘扬“西迁精神”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近几年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以“西迁精神”的传承为路径与载体,积极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西迁精神”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助推力。

(二)把弘扬“西迁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中华民族的价值谱系中,尊崇的是“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儿女志在四方”。“西迁精神”体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弘扬“西迁精神”的过程中,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把弘扬西迁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拥有季羡林国学院和季羡林国学研究中心,在季羡林国学思想研究、教育和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季羡林国学思想的核心:“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和西迁精神息息相通,通过二者的结合,使西迁精神在学校得到进一步彰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学校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将“西迁精神”进行学科渗透并作为专题、主题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三)把弘扬“西迁精神”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董事会及党政认为,弘扬“西迁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落实办学理念、推动学校发展上下功夫,为此,学校把弘扬西迁精神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更加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弘扬“西迁精神”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学校结合“爱国孝亲、励志践行”的校风、“艰苦创业、锲而不舍、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陕服精神进一步弘扬西迁精神,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西迁精神”的学习、教育和推广。

(四)把弘扬“西迁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要求全体教师,要从时代的要求出发,从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在优秀精神文化的滋养中成长,以奉献报国精神,为国家培养大批应用型建设人才。

(五)把弘扬“西迁精神”与学校党建工作相结合。在学习弘扬和践行西迁精神的过程中,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董事会及党政深切的感悟到,新时代不仅需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教师,还需要教育理念先进、业务扎实、业绩突出的党员教师,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西迁精神”则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党建工作提供了素材和载体,使学校党建工作有了有力的依托,所以,弘扬“西迁精神”与学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互相推进,使学校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类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