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学子延安革命圣地行(三)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5

陕服新闻网讯(张小芳)为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年心灵,11月1日至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部分思政课教师与艺术学院、服装学院、经管学院共计400余人,共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一场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先后在南泥湾、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在历史的现场感悟延安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11月1日,师生队伍首站抵达南泥湾。深秋的田野虽已褪去绿装,但“陕北好江南”的纪念碑和展馆中陈列的老镢头、旧纺车,依然生动地述说着那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峥嵘岁月。在讲解员的叙述中,三五九旅将士们筚路蓝缕、开荒生产的壮阔图景仿佛重现眼前。2025级学生孙艺菲感慨道:“从前在课本上读到‘南泥湾精神’,感觉只是一个概念。今天站在这片土地上,亲手触摸那段历史,我才真正理解了艰苦奋斗的伟大力量。这比任何说教都更令人震撼!”

11月2日,队伍来到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一排排简朴的窑洞教室让同学们深感意外,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诞生了《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不朽经典。随行的思政课教师王婷婷老师在现场为大家上了一堂微党课,她讲道:“同学们,鲁艺的先辈们告诉我们,理想和信念可以战胜一切物质上的困难。他们用文艺作为武器,吹响了民族救亡的号角。今天,我们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武器’,用知识和才华报效祖国。”这堂别开生面的“窑洞思政课”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紧接着,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宏伟的展厅犹如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大量珍贵的文物、图片和雕塑,系统展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从长征的落脚点到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师生们认真聆听,不时驻足记录。学生表示:“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延安精神对我而言不再是抽象的几个词语,它变成了南泥湾的田地、鲁艺的窑洞和纪念馆里那些真实的物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此次延安实践教学,是我校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两天的沉浸式学习,师生们共同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带队领导朱旭院长在总结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做延安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颜毓洁

核发:李文斌

类型
热点新闻